国家标准GB8931-1988规定了用回转渣蚀法测定耐火材料抗渣性的试验方法。其原理是:用试样砖组成断面呈多边形的试验镶板,作为回转圆筒炉的内衬,加热到试验温度,并按规定的时间承受选定炉渣的侵蚀与冲刷作用。测量试验前、后试样砖的厚度变化,以比较其抗渣性。
旋转圆柱体法:将圆柱体试样浸入盛有炉渣的钼坩埚内,在一定高温(例如1600
1700℃)与旋转速度(200~500r/min)进行定时间的侵蚀试验。然后,将试样提离熔渣并以高速旋转试样以甩掉试样表面的粘附渣。以试验前后圆柱体试样的尺寸变化来确定材料的抗熔渣的侵蚀性。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模拟高温冶炼条件下,不同材料抗侵蚀与抗冲刷性的能力。
抗酸性
抗酸性是耐火材料抵抗酸侵蚀的能力。测定耐火制品抗酸性的方法一般选用硫酸作为侵蚀剂。国家标准GB/T17601-1998(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8890:1988)规定了致密定形耐火制品耐硫酸侵蚀性试验方法。试验要点是:将按规定方法制备的试样(0.63~0.80mm的颗粒),放入浓度为70%(m/m)的沸硫酸中浸蚀6h,然后测定其质量损失,以试样初始质量的百分率(酸蚀率)表示抗酸性。计算公式如下
RA=(m1-m2)/m1×100%
式中 RA试样的酸蚀率,%;
m1试样的初始质量,g;
m2酸蚀后残存试样的质量,g。
抗碱性
抗碱性是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碱侵蚀的能力。测定耐火材料抗碱性方法,通常以无水K2CO3为侵蚀介质,有混合侵蚀法和直接接触熔融侵蚀法两种。
国家标准GB/T14983-1994规定了耐火材料抗碱性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混合侵蚀法。其原理是,在1100℃下,K2CO3与木炭反应生成碱蒸气,对耐火材料试样发生侵蚀作用,生成新的碱金属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化合物,使耐火材料性能发生变化。测定结果用肉眼评定、显微结构检验和计算。其中计算是以强度下降率和线变化率表示其抗碱性的优劣。
抗玻璃熔液侵蚀
抗玻璃熔液侵蚀是玻璃窑用耐火材料抵抗玻璃熔液侵蚀、冲刷的能力。国家标准GB/T10204-1988规定了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静态下抗玻璃熔液侵蚀的试验方法。
耐火材料与玻璃熔液接触时,在接触面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在材料的表面留下明显的凹痕。该试验方法就是通过测量试样凹痕的深度来表示耐火材料在规定条件下的抗玻璃熔液侵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