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使用条件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高低及波动情况、压力、气氛、接触时间及面积等。温度高,波动大,压力大或真空,气氛侵蚀性强,接触时间长、面积大,对材料的侵蚀就越严重。
基于以上分析,改进耐火材料的抗侵蚀性可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原料的纯度,改善制品的化学矿物组成,尽量减少低熔物及杂质的含量;
(2)注意耐火材料的选材,尽量选用与侵蚀介质的化学组成相近的耐火材料;另外,耐火材料在使用中,还应该注意到所用材料之间化学特性应相近,防止或减轻在高温条件下所用材料之间的界面损毁反应。
(3)选择适宜的生产方法,获得具有致密而均匀的组织结构的制品。
由于侵蚀介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研究耐火材料抗侵蚀性的试验方法也应该不同这里仅介绍抗渣性、抗酸、抗碱、抗玻璃熔液侵蚀、抗O侵蚀性等的试验方法。
抗渣性
由于各种炉渣、燃料、灰分、飞尘、铁屑、石灰、水泥熟料、氧化铝熟料、垃圾、液态熔融金属等可广义地称为熔渣,因此,这里的抗渣性包含的内容很广。
测定耐火材料的抗渣性方法分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
(1)静态法包括熔锥法、坩埚法和浸渍法。
(2)动态法包括回转渣蚀法、转动浸渍法(旋转圆柱体法)撒渣法、高温滴渣法、喷渣法和感应炉法。此外还有吸渣荷重变形法等。